踏入蛇年欣賞的音樂,從韋華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的《四季》(Le Quattro Stagioni Op.8)開始。大年初一早上,最宜來點正能量的、賞心悅耳的音樂,於是拿出《四季》的幾個版本逐一細賞。
由呂思清主奏,Kevin Mallon指揮多倫多室樂團伴奏的版本先聲奪人,為我帶來春風拂面之感。呂思清是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首獎得主,應付韋華第的音樂可謂遊刃有餘,除了他那行雲流水的演奏,樂迷該留意他在此專輯使用的樂器,共六把名琴分別屬斯特拉迪瓦里、瓜內里、阿馬蒂出品,十分珍貴,總值超過一千五百萬美元,特別向紐約斯特拉迪瓦里收藏協會借來,悉心打造出這輯《四季》。主奏技藝精湛,不論高難度及抒情樂段的表現,均教人信服,結合優秀錄音,效果可謂金光燦爛,讓人聽得神采飛揚。
聽《四季》當然少不了意大利音樂家合奏團(I Musici)的錄音。I Musici最擅長巴羅克時期作品,更被譽為韋華第音樂的代言人,多年來平均每隔十年便灌錄一套《四季》,每次都由不同的首席小提琴手負責主奏。一九六九年灌錄的版本由Roberto Michelucci 擔任領奏角色,與同樂團一九五九年由Felix Ayo主奏的著名版本比較,後者無疑是優雅與柔美的典範,前者則以流暢舒爽、活潑而富生氣的演奏見長,兩個版本同樣予人如沐春風之感。說到錄音,一九六九年的版本以較優的分析力及平衡度稍勝。總體來說,I Musici的演繹注重音樂的平衡感,既保持樂曲的優雅格調,又發放出一定的熱情與活力。這支享譽國際的室樂團曾亮相於二零一四年的澳門國際音樂節,演奏曲目便包括了《四季》。
說起澳門國際音樂節,想起二零一五年也曾上演過「四季」,其實曲名應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那是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1921-1992)的作品。此作靈感或多或少源於Vivaldi的《四季》,卻是獨具創意的音樂,四樂章結構簡潔,曲式自由,節奏與和聲皆融合嶄新手法;曲中偶或出現韋華第的樂句,但旋律似是而非,且一閃即逝。整部作品混和了南美音樂元素,韻律明快流暢,可說表達出截然不同的四季風貌。
當年小提琴家Gidon Kremer與其率領的KremerataBaltica樂團把這部匠心獨運、別開生面的作品帶來澳門,相信現場樂迷都被這部新鮮奇特的作品所迷醉。這張題為Eight Seasons的唱片便由Kremer及其樂團演繹,他們把Vivaldi與Piazzolla的作品共冶一爐,兩部「四季」的樂章以交錯方式排列,讓不同時空的春夏秋冬輪流出現。別出心裁的製作,妙趣橫生的音樂,朝氣蓬勃的演奏,立刻為這個新春添加興高采烈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