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韻•中子)元宵節賞美月    中子

春節慶祝熱鬧方興未艾,估計會一直到元宵佳節左右才會暫告一個段落,這已是我國歷久以來的傳統習慣,這在世界各地的慶典活動當中也是不多見的,難怪我們的春節慶祝活動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當中了,這也的確是實至名歸的。

一直以來,大年初一的氣氛最是熱鬧,接下來的,當然是要數到元宵佳節了。那天晚上,天上皓月當空,地上火樹銀花,城開不夜,國人都在盡情歡樂,喜氣洋洋,因此有關元宵佳節的音樂作品特別的多,用以配合佳節的歡樂氣氛。單是以鬧元宵的音樂作品,其實內容已是十分豐富了,例如在古箏作品方面,曹東扶在一九五六年的所作,他是曹派箏藝的創始大師,對箏曲的演奏技術有獨特的表現手法,因此中央音樂學院亦將此門技術納入教學課程之中。《鬧元宵》創作於建國早期,當時河南的經濟發展已是不錯,元宵節得以隆重降臨,他感受到此氣氛,因此匯聚了當地豫劇、越調、曲劇等地方戲曲的素材,使用了不少創新的古箏演奏技法,成功模仿了鼓樂節奏、嗩吶曲調,將元宵節的熱鬧歡樂、喜慶風光表達出來,成為一代的名曲,在樂壇中居於極為重要的地位。

來到了我國的東部沿海,鬧元宵也是一個極為熱鬧的民間活動,我們可以從李民雄的吹打樂《鬧元宵》中來感受得到,此曲乃是作曲家根據浙江嵊縣民間器樂曲《大轅門》改編的,有大量的敲擊樂器,配以絲竹的悠揚,交織融合成一曲歡度元宵的民俗畫面,作者在保留原曲的精華音樂片段之外,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使樂曲更加民族化,更加交響化,更加藝術化,例如在敲擊樂部分,作者就使用了十九種不同的民族敲擊樂器,鑼鼓喧天,氣勢動人,這批樂器更是各有特色,各有所長,起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技巧複雜而精彩,但僅用六位演奏家就可以淋灕盡致地演奏,令人嘆為觀止。

來到我們的廣東,元宵佳節自然有很多美妙的音樂,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推一首二胡獨奏作品,此曲是由周文谟所作,通過各種不同的演奏技巧,也能將元宵節的歡祝活動和情緒表達出來,也是一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