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這顆心)孝乃成大事之本  星雲大師 劉長樂

星雲大師:「記得當初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由他餓,莫教孫兒餓我兒。」這首文詞淺顯、寓意深遠的詩句,道盡了天下父母的慈心。詩是借一位老人之口敘述:當初我茹苦含辛將兒女撫養長大,曾幾何時物換星移,自己的兒女也已成為別人的父母,同樣地要撫兒育女了。 我的兒女不肖,不知奉養衰老的我,使我忍飢捱餓,但自己尚能甘之如飴:祈望上天千萬別教我的孫兒,將來也忤逆父母,讓我的兒女遭受飢餓,那會使我非常傷心呀! 

中國傳統向來以「仁孝」治天下,「孝順為齊家之本」,過去五代同堂的社會,「家有一老勝過一寶」,敬老尊賢,重視老人的經驗智慧;可是現今社會,隨着時代的易革,家庭結構的改變,同堂共聚的古風逐漸消失,雖有鼓勵「三代同堂」的口號,但效果不彰。現在流行所謂「一兒一女一枝花」的小家庭,子女一旦成長結婚,很少樂意與父母共同生活,甚至「有了老婆忘了娘」。

乃至父母子女之間,有所謂「代溝」、「婆媳問題」,或是有年輕人忤逆不孝,只顧自己快樂逍遙,送病弱的父母住進「老人安養院」,棄父母於不顧的情形發生。

「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曾經提到有五種不孝之罪:荒怠遊戲,不知勤奮上進,奉養父母,使父母衣食匱乏,是第一不孝;嗜好賭博,貪酒好色,只圖自己逸樂,置父母溫飽生活不顧,是第二不孝;只知愛護妻子兒女,積聚財富,鑽營權勢,把父母冷落視於一旁,鮮疏關懷請安,不能克盡孝道,是第三不孝;沉溺欲望,放縱自己聲色追逐,出遊不稟告。深夜猶未歸,讓父母懸念操心,是第四不孝;好勇鬥狠,經常惹是生非,作奸犯科,行走邪道,使家門蒙羞,讓父母受驚擔憂,是第五不孝。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羊羔尚能跪乳,烏鴉都知報恩,人為萬物之靈,倘若不知孝順父母,何能忠愛國家,乃至 「民胞物與」關懷一切眾生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