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和普救寺  圖文/徐招治

 山西歷史文化悠久,有「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之說。

 我已經第三次到山西,但還有許多想看的歷史文物沒有時間去看。我們晚上從廈門乘機到達運城。隔天上午包車開始山西之行的首站——解州關帝廟,位於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解州村,始建於隋代,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關帝廟被大火焚毀後,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新修建,主體結構為清代建築。它是始建最早、規模最大、建制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關帝廟,它留存著浩瀚的文化遺存,北宋徽宗宣和年間,關公納入被官方祭祀的對象。

 我們從南部結義園開始參觀,請了一位園內的導遊講解,這樣對於了解關帝廟的歷史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園內翠柏都是幾百年以上,一座座古代建築巍峨壯觀。

 解州關帝廟的獅子昂首挺胸,威武雄健。鐵人為胡人形象,高鼻深目,是飼養獅子的域外人,乃明代鑄造精品。

 在關公廟的春秋樓樓上有一尊關公讀春秋的泥塑也是明代作品,門票30元才能入內。

 普救寺位於運城市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原頭上,這是全國唯一一座有「永結同心」雙喜標誌的寺廟。

 普救寺所在地地勢高,視野開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原而建。它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寫的《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芮城永樂宮,原名大純陽萬壽宮,位於芮城縣城北約三公里處的龍泉村東。它是中國現存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道教宮觀,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為紀念呂洞賓而修建的這座宮觀,其繪製於殿內1000平米的元代壁畫是世界現存的古代壁畫藝術寶庫之一,國家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公元1247年,原建在芮城縣西南20公里的永樂鎮,呂祖的出生地。1950年代末國家修建三門峽水庫,永樂宮被規劃在淹沒區內,由國家水利部撥款220餘萬,從1959年至1965年,將其原物原貌搬遷至縣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國都遺址保存。永樂宮除山門外,長500米的中軸線上還排列著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這四座巧奪天工的元代木結構建築,永樂宮壁畫則滿布在四座大殿內。三清殿是永樂宮一座最重要殿宇。殿中保存有古代壁畫巨製《朝元圖》,是壁畫中的精品,廟會道教290位天神地祇超白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的盛大場景,完成於元泰定二年(1325年)。

 1963年《朝元圖》摹本首次在日本展出,被譽為世界藝術瑰寶,東方畫廊。重陽殿,因供奉全真派創教祖師王重陽和他的七位弟子,也稱為「七真殿」。純陽殿,亦名混成殿,供奉全真教師祖呂洞賓。呂洞賓生於唐德貞元十四年(798年)四月十四日,呂洞賓一生遍遊各地懸壺濟世、教化度人,民間有關呂洞賓的故事流傳極為廣泛。◇(山西遊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