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小確幸   安好

那天在網上看見,有人說了一句「小確幸一詞已經這麼久了居然還在流行」,我才發現,這個詞源自村上春樹在一九八六年出版的《蘭格漢斯島的午後》。彼時還沒有網絡。

小確幸,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像是每個星期都能喝到媽媽煮的湯,溫暖、實在,說出口好像有點小題大做,但內心卻被塞進滿滿的能量。網絡資料指,小確幸成為網絡熱詞,大概是二零一零年前後的事。當時歐債危機的影響蔓延全球,高中的英語聽力測試不少取自相關新聞,經濟科老師也試圖解釋當中的邏輯。到了二零一六、二零一七年左右,「小確幸」這詞才正式進入我的生活。我已踏足職場,見識到經濟緊縮帶來的種種生活變化,偶然看到別人寫生活裏的小確幸,還以為是新流行的網絡用語,原來早有源頭。

有一段時期,「小確幸」曾經被否定。大意是,人們越發關注自己身邊的小確幸,誰還會去追逐遠方、實現大理想?兩者必然矛盾嗎?我至今未想透。但否定的聲音漸漸小了,可能發現小確幸也不是那麼容易獲得。

與其說「小確幸」還在流行,不如說,「小確幸」正從流行語過渡至日常用語。「天鴿」、「新冠」,過去幾年一直都在大風大浪中前進。世界越亂,心境越要靜,懂得發現身邊微小而確定的幸福,珍惜這些人事物帶來的滿足,也是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