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有諺語:「年晚錢,飯後煙,有佢先自然。」
時至今日,戒煙人漸多,吸煙人漸少,我們在食店與友人進餐後,有煙癮的朋友常常找個藉口,離座出外過癮一番,有人自嘲為「吸毒」,與從前的人所作所為,大異其趣,因為,曩日煙民多多,平日交往,遞煙幾乎是禮貌,飯畢,人人從口袋中掏煙,公然大吸特吸,不需徵求同座人的同意。不吸煙者,才被人視為異類,我因從不吸煙,常常被人譏為「扮聖人」。至於是否扮聖人?只有自己曉得。.
談到年晚錢,也是如此,從前的生意人,大家平日經營商業,都借錢賒貨,但是,無論欠人人欠,必需在年終作一了結,如果年債不能如期清還,消息一旦傳出去,信用大打折扣,商譽一敗塗地,都認為無顏面對債主。明年就休想繼續營業,即使厚顏賴債,恬不以為恥,亦不為他人所諒解。
小時生活在澳門,澳門葡萄牙商人之間是否也需年末清債?我仍年幼,不得而知,但是,澳門街華商之間,仍需循依舊俗,吃過尾禡飯後,每家商店,店主(或掌櫃)都把算盤打得異常響亮,算算欠人人欠,債數算出來後,手頭鬆動者,會把欠數兌成銀子,差遣伙計送去,其中夾着一張小狹紅紙,上面列伸謝忱辭意,對方收到銀子,也在紙上謙虛數語,末後,寫上「收訖」二字,伙計回店,把紅紙交回給掌櫃,以示手續完成。
我小時,澳門市面上還是使用白銀,銀元寶已難復睹,銀圓仍然在商場流行,在澳門市面,有袁大頭,一面是袁世凱的頭像,頭面很大,佔銀圓整個面積,所以,人們稱之為「袁大頭」,後來,孫中山在廣東開府,也鑄銀圓,但頭像較袁為小,故人稱之為「孫小頭」,這些銀圓,商人以雞皮紙條捲筒,每筒貳拾圓,五捲筒便是壹佰圓。此外,還有銀毫,銀毫又分單毫和雙毫,單毫是十隻合為壹銀圓,雙毫是五隻合為壹銀圓,這些銀圓與銀毫,頗為沉重,所時尚未發明拖拉式行李箱,送帳者或收帳者,都用白布或灰布作包袱,銀子放進包袱中,穿過手袖,掛在右肩上,銀子多了,包袱過於沉重,把人壓成駝子,一副佝僂模樣,走起路來,氣噓喘喘,狀甚可憐,年末的街上,常常出現老人駝背彎腰,扶着電燈柱張口喘息。
澳門福隆三街,到了年尾,也沒有閒着,嫖客光顧妓寨,平日陌生者打水圍時,以銀毫或銀圓打發茶費,一般是壹圓銀圓,或是五個雙毫,銀圓擲到銀盤上,叮噹一聲,清脆延長綿,餘音裊裊,便是「真銀」,否則便是「銅銀」,即銀圓中含雜質太多,又稱「啞銀」,在妓寨玩樂而使用銅銀,便為人所不齒,下一次來打水圍,不受歡迎,妓女不送茶,不遞水果,使他十分冇癮,自動離開。
一般本地嫖客,大多在執寨廳時,都是掛帳(或有妓寨資本短缺,廳長會向客人商洽付出部分收費,免使妓寨周轉不靈。),這些掛帳,每年三節(端午節,中秋節與年節),嫖客必需清償,其中又以年節最為重要,決不能不清償嫖債,一些富二代,平日揮霍無度,洗腳唔抹,到了年節,無法清償嫖債,只好藉口有要事離澳出外他鄉,被人呼作「避節大少」,偷偷訕笑,連龜婆龜奴,都看他不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