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聯合科考成果顯示,亞洲第一長洞雙河洞長度刷新至437.1公里,繼續位列世界第三、亞洲第一長洞。
這是筆者在貴州綏陽雙河洞第23次國際洞穴科學考察成果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的。
發佈會當日於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舉行,貴州省洞穴協會副秘書長周文龍和法國洞穴聯盟駐中國大使、世界第三長洞雙河溶洞首席科考官讓·波塔西共同發佈聯合科考最新數據及成果,來自中國、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洞穴專家參會。
最新聯合科考成果顯示,目前雙河洞共有115個洞口相連通,長度刷新至437.1公里,繼續位列世界第三、亞洲第一長洞。此外,發現的古生物化石數量和種類均有所增加,科考專家們陸續在雙河溶洞群內發現新增大熊貓化石6具,以及中華鬣羚、蘇門答臘犀等大量有蹄類動物化石材料。
「2024年我們採取三維立體掃描設備對雙河洞進行三維激光掃描,洞穴測量的精準度不斷提高;收集並鑒定了新發現的古生物化石樣本,如大熊貓化石、犀牛化石等;還開展了洞穴氣象監測工作,用採集的數據來繪製洞穴溫度剖面圖。」讓·波塔西在發佈會上介紹,他們還在雙河洞內新發現了大型地下河,未來可能幫助雙河洞長度增加13公里。
周文龍受訪時表示,雙河洞科考研究歷經數十年,近年來中外聯合科考讓雙河洞長度不斷刷新,為探明雙河洞這一白雲岩洞穴的複雜成因和全球同類型洞穴的對比研究提供豐富的科學佐證。
來自法國洞穴聯盟的洞穴探險家安妮·科林說,雙河洞洞穴系統十分特殊,洞系龐大,有的洞腔極大,有的洞極窄,變化豐富,加上地下水系發達,有不少地下暗河,內藏的洞穴資源極為寶貴,對於研究古代氣候變化、古生物演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據瞭解,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雙河洞已歷經22次國際聯合科學考察。在多年的科考探測活動中,科考隊發現大量地質遺跡點以及許多古生物化石、洞穴生物,為洞穴地質、環境、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豐富且極具價值的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