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容得異見方為安 明俐
香港大埔火災的消息傳來,澳門人感同身受,內心戚戚。更令人揪心的是,網曝事發前曾有人指出安全隱患,卻遭扣政治標籤或「消音」。這般「如無意外便出了意外」的結局,讓人不禁警醒:澳門這片福地上,是否也會有類似問題?
古人言「君子和而不同」,並非教人做事一味的圓滑,而是深知人性皆有缺憾。若世界只剩一種聲音,沒了挑剔與鞭策,人極易鬆懈怠惰。大同社會的要義,本是各司其職下的相容並包──只要意見合情合法,多聽多想便是,盡可能發揮到「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的智慧。
意外未發時,反對與質疑的聲音總顯得刺耳「不和諧」。可若能放下偏見,想想這些聲音並非「為鬧而鬧」,轉而換位思考項目或活動的疏漏之處,真有那麼難?切忌讓大腦麻痹,陷入「一言堂」的迷局──凡事只有鼓掌喝彩,沒人從「雞蛋裏挑骨頭」,終有一天會被當中暗藏的「骨頭」所傷。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能容納異見,從不是軟弱,反是力量的彰顯。香港大埔的悲劇已敲響警鐘,我們真正該學的,是正視每一個「挑錯」的聲音,珍視那些敢說真話的人。唯有如此,才能防微杜漸,讓安全的底線越築越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