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短劇能不能出精品?   喬捷

短劇能不能出精品?我相信,在滿足算法和觀眾的同時,那些深挖人性的作品,最終是會被推薦、會繼續流傳下去。只要我們把短劇的命運,和漫畫、言情小說、輕小說、圖像小說和網絡小說等曾經有些的遭遇連繫來想就對了。也許有有人記得,美國曾以漫畫毒害人心為由強加監管,而近今的網絡小說,也一度被人認為俗爛、有毒……然後呢?

其實,很多創作者也是因為在傳統的文學報刊上找不到機會,才轉跑道。比如今年其中一位獲曹禺劇本獎的劇作家李宇樑老師,他就說過一開始只想寫小說,是因為投稿沒人刊登,所以才「轉行」寫劇本。這讓我更深信短劇對於有熱誠的寫作者,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它維持了我們的創作熱情,讓很多人有了建立自己創作自信的地方。有幾個朋友更是基於生活考慮,已把寫電視劇和短劇劇本,作為穩定收入來源。他們還有作家夢,依然有崇高的文學理想,這些不只會體現在他們的劇本創作上去,他們也正是在用通俗和商業創作,來支持着他們對純文學和個人化創作的追求。

那麼觀眾、讀者呢?一部分人,最終都會不滿足於一般短劇的廉價劇情,不願停留在文藝欣賞的低窪地區。另一部分也許是更大的觀眾群,則像絕大多數從未進過電影院、也未讀過長篇小說的老爺爺、老奶奶,就像那些一天到晚在外打工,閒時只想滑滑手機消磨時間的廣大群眾,他們本身就不在深度閱讀的行列,通俗短劇真的就是他們的日常。對於他們心靈的慰藉作用,必須要重視。同時,我也相信在這些人當中,說不定還真會有人因為短劇,而最終走進劇院和書店。就等更多現象級的短劇作品和短劇創作者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