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在港舉行有表示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光明未來

 【香港中通社十一月十八日電】(記者譚暢)「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十八日在香港舉行。論壇匯聚國際、中國內地和香港二十多位專家學者、商界領袖和政府官員現場演講,結合當今世界變革的最新動態與趨勢,探討全球經濟面臨的衝擊與挑戰。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表示,在經濟前景不明的時期,香港擔當「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持續為世界搭建互惠互利的橋樑,提供市場友善的營商環境。我們正積極配合國家「十五五」規劃,履行香港責任,並把握「十五五」規劃中提供的豐厚機遇。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趙志敏致辭表示,投資中國就是投資光明未來,中國是動盪世界中最大的穩定源和發展動力源。未來五年隨著制度、市場、產業、科技、人才、基礎設施等多方面綜合優勢持續發揮,中國發展必將邁上新台階,全世界都會從中受益。

 是次論壇匯聚多位世界知名學者及專家,包括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E. STIGLITZ及Michael SPENCE,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蔡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博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國際諮詢委員沈聯濤等嘉賓亦出席並演講。

 Michael SPENCE在專題演講分析了美國經濟情況等內容,包括過往通脹、美聯儲加息等梳理,亦過渡至轉型,探討人工智能技術、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價值發展。他讚同多邊合作,指出美國存在收入、財富等不平等現象。而在看待股票市場時,他確信美國存在泡沫。「有一個非常強烈的趨勢是,當你擁有真正強大和潛在性的顛覆性技術時,在短期內高估具體影響,而長期內則會低估;我認為我們正處在高估階段。」

 論壇設有三個專題討論環節,聚焦討論中國新發展規劃的全球意義、香港的新發展格局及全球區域經濟的整合共生。

 劉世錦在專題討論環節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態勢良好,但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主要是消費不足,因中低收入群體面臨教育、醫療、住房壓力,尤其是農民工收入差距較大。建議政府把較大規模的國有資產轉化為社保基金並進入股市,既擴大消費,又提升社保水平、促進股市增長。

 今屆論壇由香港特區政府特首政策組、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主辦,當日約六百人出席論壇,包括專家、學者、外國駐港機構人員,以及來自智庫、商界、專業界別及外國和本地商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