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刺猬》用倒敘手法撕開劇情的帷幕,兩位主角的故事就這樣映入眼簾。在一座煙囪上,一個身穿紅色高中校服的少年攀爬至頂時,吹出長嘯的口哨聲——「咻—咻—咻—」。另一邊被關在醫院治療的王戰團聽到暗號,像聽到衝鋒號的戰士一般,衝出束縛他的「監獄」。這場出逃成為了電影的引子,發出了一聲為理想和自由而戰的呐喊。
一、劇情:禁錮與解脫的生命變奏
王戰團和周正的人生軌跡被分成了兩個部分——禁錮與解脫。年輕的時候,王戰團一直夢想可以做海員,可在他最靠近理想地太平洋的時候,卻被船長關押,喪失了一睹太平洋的機會,最後只能痛苦地回到家鄉。自此,他的人生軌跡也徹底改變。後來,他從部隊離開,並早早從工廠退休,大部分時間在家附近閒逛,靠大姑上班前按日配給的零花錢度日。他的行為舉止變得瘋瘋癲癲、真幻不分,成了家人口中的「魔怔」。家人為解決他的「不正常」,請過神婆、喂過安眠藥,最後不得已將他送進精神病院。周正的人生也一樣悲催,自幼患有口吃,也因此被同學嘲笑歧視。父母也為了幫他治療口吃,找了許多醫生甚至是神婆,也了無作用。口吃加劇,父母對他日漸失望,他對自己的未來也喪失了期待。
可禁錮磨滅不了他們對理想的追求,在不被他人理解的歲月裡,王戰團一直保持著對海洋的憧憬。他看似瘋癲無常,卻有指揮刺猬過馬路的執著、支持女兒的婚姻……,這無疑說明他是一個有理想、有執著、有愛心的人。他最後也從精神病院逃脫,踏上了生命的征途。周正也歷經波折,最後成為一名海員,並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兩個人的解脫是在為了理想和自由而反復掙紮過後的甜果,是電影的主旨的體現——無論命運如何坎坷,心中理想之火永不熄滅,終能照亮解脫之路。
二、人物:燈塔與理解的人生救贖
王戰團和周正的忘年交,正是令無數觀眾難以忘懷的核心。王戰團於周正而言是黑暗中的溫暖燈塔,周正於王戰團也是孤獨靈魂的理解者。在周正被同學歧視,被父母責罵的時候,王戰團以其出世的生活態度及純粹的善良帶給他光亮,沒有一絲偏見地和他暢讀《海底兩萬里》,在大樹上暢聊人生理想;在父母壓著周正去看神婆時,王戰團也幫助周正脫困。王戰團豁達、純粹的心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正,給予他走向大海的勇氣。
周正對王戰團一樣意義匪淺,只有周正讀懂了王戰團「瘋子」外表下那顆一直追求理想的心,周正的出海一事也成為了王戰團奔向自由的號角。在這種相互救贖下,兩個人成為了雙方追求理想的「定心丸」,以精神共鳴對抗世俗。
三、鏡頭:失衡與傳遞的精神鏡像
在整部電影中,最引人關注的拍攝手法就是傾斜視角。尤其是在劇情衝突的時候,觀眾眼中的世界彷彿失去了平衡,又被切割下傾斜的一部分。這正是一種角色精神困境的表達,當周正被當眾羞辱時,傾斜鏡頭使教室空間呈現不穩定的梯形結構,象徵其精神世界的崩塌;王戰團被押往精神病院的場景中,傾斜角度配合冷色調雪景,給觀眾以難以言表的混亂與窒息感。這樣的世界使觀眾浸在了角色的痛苦中,讓我們不能不對他們感同身受。在傾斜的鏡頭下,觀眾的壓抑與憤怒也被激起。此外,蒙太奇手法也是一大妙筆。王戰團在精神病院捏碎藥丸與周正爬上窗臺交織出現,王戰團和周正的兩聲不同時間的哨響也在緊挨著出現。兩位主角不服規訓,追求理想的精神內核隔著時空傳遞,深化了追求理想的主題。
不得不提的是,《刺猬》是全電影的意象,是極具張力又另類的精神圖騰。他們渾身是刺,不被世俗接納,卻可以憑著自己的力量與執著,走上自己理想的道路。與王戰團和周正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即使沒有辦法得到他人的理解,也不應拔掉自己身上的「刺」,哪怕幾經波折、遍體鱗傷,也要堅守義無反顧地奔向理想與自由。
總之,電影《刺猬》借跌宕起伏的劇情、令人感動的人物關係和精妙的拍攝手法唱出理想與自由的高歌。我們也可以借此明白一個道理:在追尋理想與自由的路上,永不妥協,永不止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