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與等待 澳門理工大學 梁幸彬
你可曾察覺,自己的心緒正一日比一日躁動?
紅燈前的一分鐘,像是永無止境的拖延;車廂裡短片一則接一則,手指不停滑動,卻極少有人願意抬眼去凝望窗外,那片湛藍的天光與閃爍的海面。餐桌亦然,冷冽的螢幕比眼前的飯菜更奪人神,傳來的訊息比舌尖的滋味更能牽動感官。這種浮躁,不再只是個人的瑕疵,而是時代的共鳴。
我們被速度裹挾。電影被壓縮成一分鐘的濃縮影像,書籍被切割為三分鐘的速讀,娛樂則碎裂為十秒的片段。等待被視為累贅,安靜則被當作荒廢。可若沒有靜,時間便失去了層次;若不曾等待,歡愉終究只是空殼般的演示。
我記得幼時的節奏迥然不同。一部卡通每日唯有一集,明日之前你只能懷抱期待;一場電影得靠積蓄、排隊、進戲院,方能坐定體驗情節的曲折起伏;一本書須翻過厚重紙頁,逐字領會文字的份量。那份緩慢,卻能滋養內心的飽滿。
而今,隨點隨有,隨搜隨得。等待幾乎被剝奪殆盡,於是心境愈加輕浮。車廂裡再無人欣賞沿途風景,只焦急於網速快慢;餐桌上的食物不再為味覺,而是成為陪襯螢幕劇集的背景;友人聚首,人影雖在,心神卻早已沉溺於掌中光亮。我們自以為生活更繁盛,實則徒添虛空。
靜與等待,本非浪費,而是生活的質地。茶若不浸泡,無以釋放溫潤的香;花若不歷時光,何以顯出驚豔的綻放;雨若不緩緩墜下,又怎會留下季節的氣息。這些細微的等待,正是生命真正的調味。
效率從未等同於美好,數量也未必映照豐盈。凡能觸動人心的事物,皆須時間的沉澱與醞釀。或許,當世界愈是急促,我們愈應靜下心來,為自己留一段縫隙。可是,在這個無人願意停步的時代,還有人能領悟靜的真諦,還有人願意將等待視為珍貴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