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一月五日電】(中新社記者尹倩芸)地緣衝突迭起、貿易壁壘高築……當「確定性」成為全球稀缺品,五日開幕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國以自身「確定性」為世界注入穩定預期。
確定性,來自堅持開放的決心。
開放,是進博會一以貫之的關鍵詞。七年來,中國在這一場合宣佈的多項重大開放舉措已相繼落地。
從主動擴大進口到持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再到自由貿易試驗區持續升級,近年來中國始終擔當力挺開放的「行動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到,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建設。
「高水平開放的中國經濟為外資企業創造了更公平、透明、便利的營商環境。」天絲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曾森鴻說,這為外企扎根中國、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觀察指出,在國際經貿秩序承壓、不確定性加劇之際,中國以實際行動倡導開放合作,對世界經濟與貿易前景意義重大。
確定性,根植於超大規模市場。
作為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前七屆進博會累計吸引境外參展商二點三萬家次,意向成交額超五千億美元。
中外企業在此深入交流、促成合作,不少企業更從參展商搖身變為投資商,在中國市場謀劃長遠發展,進博會也得以成為共享中國市場機遇的重要平台。
開幕式前夕,「共享大市場.出口中國」系列活動正式啟動,未來將有更多外國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商務部此前亦表示,將通過更多務實舉措擴大進口,與世界各國共享中國大市場新機遇。
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十六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十四五」期間貨物和服務進口將超十五萬億美元,未來十多年中等收入群體將超過八億,市場規模與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在開放市場日益成為稀缺資源的當下,一個消費底盤穩、增長動能強的中國向全球進一步開放市場,將為各國企業帶來海量新機遇,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確定性,源於互利共贏的行動。
進博會不僅是經貿合作平台,更致力于成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藉助這一窗口,中國積極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讓合作共贏惠及世界。
本屆進博會首次為最不發達國家產品設立專區,一百六十三家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企業參展,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三點五;同時擴容非洲產品專區,並提供部份免費展位和展品留購稅收優惠,為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展商提供支持。
從進博出發,秘魯手工藝人馬馬尼將他製作的羊駝玩偶銷到中國,幫助秘魯二百多個家庭脫貧致富。不斷湧現的「進博故事」,正是中國以互利共贏「確定性」回應全球發展「不確定性」的生動寫照。
「越是世界經濟發展放緩、國際紛爭加劇,越要堅持平等互利合作、擁抱自由貿易,在攜手發展中推動化解矛盾和問題。」李強說。
未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將繼續成長,並以更高水平向世界開放。官方已釋清晰信號:中國將繼續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貿格局,擔當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