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曲)搓手液危機   吳芝

抗疫的三年幾乎每天使用,酒精搓手液也成了抗疫生活的必需品,但其主要成分乙醇近期捲入「致癌」危機!歐盟正考慮將乙醇重新歸類為會增加致癌風險的危險物質的爭議,已經在歐洲醫療界和產業中引起強烈反彈。

疫情雖已過去,但流感和其他傳染病毒仍要預防,保持衛生是預防方法,有小孩或老人家要照料的人都知道,在戶外酒精搓手液的好用之處。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轄下的生物殺滅劑產品委員會下月將開會,決定是否正式認定乙醇對人體有害。此舉一旦落實,將導致醫院和公共衛生體系中普遍使用的乾洗手液與清潔劑被迫下架。ECHA旗下工作小組認為,乙醇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及妊娠併發症的風險,並建議應在清潔產品中逐步以其他物質取代乙醇。但多國專家亦對替代物提出了疑慮,指乙醇的常見替代品,例如異丙醇,事實上更具毒性。

多國醫療界已就建議提出嚴正警告。若醫院失去高效的酒精搓手液,不僅會提高感染率,更會嚴重影響醫療效率。醫護人員在進行手術期間,每小時可能需花費三十分鐘反覆用肥皂洗手。極度耗時甚或損失三十分鐘救命時間!而日內瓦大學學者雅麗珊彼得斯亦指出,醫療相關感染每年在全球奪去的生命,甚至多於瘧疾、結核病及愛滋病(HIV)的總和。並強調「維持手部衛生,尤其是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液,每年能預防約一千六百萬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