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調查指灣區企業抗壓韌性強 展望下半年審慎仍正面

 【香港中通社7月9日電】(記者徐嘉儀)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9日公佈的「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顯示,今年第二季在美國關稅戰衝擊下,大灣區企業營商表現仍具韌性,第二季現狀指數輕微下跌0.4,至53.1。

 調查訪問了逾1000家大灣區企業,涵蓋製造及貿易、零售及批發、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和創新科技行業。

 機構分析,指數僅輕微下跌,主要受惠於提前安排的訂單及生產活動。八個分項表現中,「生產/銷售」是表現最強的項目,指數為57.1,是一年來最高,增幅4.2。其他錄得增幅的子指數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利潤」及「原材料庫存」,增幅約0.1至2。

 同時,企業在季內對未來展望持審慎態度,整體預期有所放緩但仍屬正面。預期指數由第一季的54.3下跌至第二季的52,仍高於50的中性水平。

 按行業劃分,「創新和技術」表現最佳,現狀及預期指數分別上升6.3及5.5。「製造和貿易」短期表現具韌性,現狀及預期指數分別下跌0.4及2.1,顯示製造商在美國關稅實施前忙於處理急單。

 大灣區城市中,香港與廣州表現錄得下跌。香港錄得較大跌幅,現狀及預期指數分別下跌9.8及10.5,反映香港對外圍因素較敏感。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約75至80%大灣區企業表示受到美國關稅的負面影響,主要是與業務計劃延遲落實及物流受阻有關。大灣區企業正積極拓展內銷市場,並把業務擴展至區內其他主要市場,特別是東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