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市中心的帕里雷尼亞圖瓦醫院(下簡稱「帕院」)中醫針灸中心,魯多‧貢約拉緊緊握著中國醫生的手,口中不斷重覆說著︰「感謝,感謝!」
貢約拉的四歲兒子患有腦癱。兒子的疾病曾讓整個家庭陷入痛苦,但中國援津巴布韋醫療隊的到來讓她漸漸生出希望。「自從我兒子開始接受針灸治療,他的行動得到了改善,頭部控制力越來越好,我對中國醫生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她說。
貢約拉是眾多獲得中國醫療隊幫助的津巴布韋民眾之一。一九八五年,中國湖南省向津巴布韋派出第一支由十四人組成的援外醫療隊。四十年來,已有二十二批湖南援津醫療隊、累計二百多人的醫療隊員先後來到津巴布韋。駐地照片牆上,一張又一張的照片定格了中國醫療隊員一脈「湘情」溫暖當地人的瞬間。
「前輩援津醫生的精神一直鼓舞著我們,最終使我下決心踏上非洲土地!」來自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第二十二批中國援津醫療隊隊員周浩說。
第二十二批中國援津醫療隊今年三月抵達津巴布韋。儘管抵津時間不長,周浩和他的同事們已感受到援外醫療責任重大。他說,「帕院」是津巴布韋最大的綜合性醫院,但這裡條件簡陋、醫療設備缺乏、醫護人員經驗不足,「更多地救治當地危重病人是我們的緊迫任務」。
李潔與周浩同批抵津。她從老隊員手中接過「帕院」與湖南省人民醫院有關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科對口合作建設項目。該項目二0二二年正式啟動,目前已累計救治了數千名當地病人。
「我所在的醫院科室已先後派出五名援非醫生。」李潔表示,「可以說這是一種精神傳承。我們期待通過自己在呼吸領域的專業知識將津方醫院的診療能力帶上一個新台階。」
為了給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中國湖南援津醫療隊經過多年努力創建了中津遠程醫學中心、第一目擊者救護培訓中心和臨床技能培訓中心,為當地醫護人員提供持續的醫療培訓。
在津巴布韋,水電供應不足,霍亂、瘧疾等傳染病多發。面對這些挑戰,湖南援外醫生們四十年來始終堅守,用精湛醫術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當地社會各界的讚譽。
津巴布韋衛生和兒童福利部副部長斯萊曼‧奎迪尼今年三月說,中國援津醫療隊四十年來堅守一線,為津巴布韋人民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展現了合作與奉獻精神。他們不僅治癒了無數疾病,還加固了津中友誼,使津中衛生合作成為典範。「中國醫生在津巴布韋的堅守與奉獻值得銘記。」
「湖南有句俗語叫『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第二十二批中國援津醫療隊隊長鄭興友說,「無論困難多大,一代又一代的援津醫生從不叫苦叫累,始終秉持醫者仁心,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