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如何培養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 葉昊鳴 宋晨

 技能人才培養,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加強拔尖創新人才、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列入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

 「當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還存在諸多斷點、堵點。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大量科學家、高科技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全國人大代表、南方電網貴州銅仁供電局變電智能作業班副班長周敬余說。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但數量仍然不足,佔比長期不高。

 「拼了命琢磨技術、考證升級,工資漲幅卻不大。」不少來自一線的代表委員反映,部分職工的技能價值不能直接體現在工資中。

 「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製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政府工作報告的這一部署,令不少代表委員倍感振奮。

 「在高技能人才需求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這一部署不僅能彰顯技能人才的價值,也有助於進一步釋放企業創新活力。」全國人大代表、遵義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邱寧宏說。

 工資待遇是衡量技能人才價值的標尺,發展空間則是決定技能人才工作滿意度的關鍵。

 近年來,我國推出「新八級工」制度,並規定聘用到特級技師崗位的人員可比照企業正高級職稱人員,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師薪酬待遇可參照本單位高級管理人員標準確定或根據實際確定。同時,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牽頭,推動各地企業開展技能等級自主評價,支持技能人才提技提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黨委書記金彥江介紹,吉林石化結合實際實施「雙序列」改革,已評聘中國石油和公司級技能專家37人、各級技師658人。

 「暢通技能人才上升通道,要讓高技能人才享有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讓在聘的高級工、高級技師、特級技師等享受與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匹配的待遇。」金彥江代表說。

 培養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加強職業院校建設,是其中關鍵一環。

 不久前,北京市首個公共就業示範基地落地豐台區,整合了社會培訓機構、企業等多方資源的豐台區職業技能培訓學院入駐其中,將幫助更多勞動者參加技能培訓。

 「我們正在逐步構建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互認互選的職普融通課程體系,促進技能人才培育成長生態更加優良。」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豐台區委書記王少峰說。

 培養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還要持續營造技能型社會的濃厚氛圍,從根本上扭轉「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觀念。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要在全社會形成踏實敬業、潛心鑽研、勇攀技能高峰的職業風貌,營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成就技能的社會氛圍。」全國政協委員、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馬秀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