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讓學生進行實踐學習的機會越來越多,學習場景的選擇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學習成效,例如地理課會實地考察、人工智能課會參觀企業等。筆者認為,課堂學習與外出學習各有優劣,但兩者目的都會共同助力學生進步。
課堂學習有著無可替代的系統性。在教室這個特定空間裡,知識按照學科體系和教學大綱,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展開。老師精心備課,將一門學科的框架和細節清晰呈現,從基礎概念到複雜理論,構建起完整知識大廈。以數學學科為例,從函數的基本定義,到各種函數的性質、圖像,再到函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一步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這種系統性是外出學習難以做到。另外,師生同處一室,隨時可以進行問答、討論。學生有疑問能立即舉手提問,老師當場答疑解惑,思維碰撞隨時發生。小組討論時,同學們各抒己見,不同觀點相互啟發,拓寬思維邊界。還有筆者最為著緊的紀律問題,課室內也相對容易管理得多。當然,課堂學習也存在局限性。空間受限,學生接觸的大多是課本知識和虛擬案例,與真實情況存在一定的距離,知識難以轉化為實際能力。同時,教學進度統一,難以充分照顧每個學生的學習節奏和特點。
與之相比,外出學習最大的優勢是能接觸真實世界,在筆者看來這就剛好彌補了課室教學的不足。無論是參觀博物館、企業工廠,還是參與戶外調研,都能讓學習者親身感受知識在實際中的呈現。參觀歷史博物館,古老文物和史料能讓歷史課本上的文字鮮活起來;走進企業,能直觀了解生產流程、管理模式,將工商管理知識與實際運作對接。外出學習還能培養綜合能力。在戶外,老師和學生都需要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鍛煉了應變、溝通和組織能力。而且,多樣化的學習場景能激發學習興趣,擺脫傳統課堂的單調,讓學習更主動。但外出學習也有困難之處,例如調課安排,畢竟不可能每次都安排在假日去外出學習,另外安排交通、聯繫場地、確保安全及學習內容隨機性強等,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學習效果。
因此,筆者認為,課堂學習與外出學習各有利弊,故而應取長補短,在課堂上鞏固學習知識根基,再利用外出學習將知識與實踐融合,豐富學習體驗,以達至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