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餐後,團隊出發前往遼寧省,大概經過接近6小時的車程,方才到達遼寧省的丹東。遼寧省是中國東北地區連接華北地區的要道,它的東北面與吉林省接壤,西北面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西南面與河北省為鄰,東南面以鴨綠江為界,與朝鮮隔江相望,南臨黃海及渤海。而丹東市,它原稱安東,位於遼寧省的東南部,鴨綠江的西北岸,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東面與朝鮮的新義州隔江相望,是連接朝鮮半島與中國及歐亞大陸的主要陸路通道,具有沿海、沿江及沿邊的獨特優勢,是亞洲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邊境口岸、機場、高鐵、河港、海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午餐後,團隊路過桓仁滿族自治縣,那裡是滿族人聚居的地方,它位於遼寧省的東北邊緣,是一個自治縣,從前它的名稱是懷仁縣的,後因名稱與山西省的懷仁縣同名,故更為桓仁。下一站是到鴨綠江景區,乘坐遊船遊覽鴨綠江,並遠眺朝鮮新義州。在遊船上,我們可以看到兩條橋,一條是鴨綠江斷橋,它是原鴨綠江大橋被炸毀後的殘餘部分,位於鴨綠江畔,是鴨綠江的第一座橋樑,始建於1903年,韓戰期間,這座鐵橋是中方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1950年11月8日至14日期間,美國空軍多次派出轟炸機對大橋轟炸,使它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的鋼樑落入水中,有三座橋墩被炸毀,而中方一側的鐵橋卻未被炸毀,剩下的四個橋墩仍然保留至今,人們習慣稱它為「斷橋」。
1993年丹東市政府重新維修斷橋,並在炸斷處建觀賞台,並開放為旅遊景點,成為丹東一大名勝,遊人可以步行上鐵橋參觀。至於另外一座鐵橋,是在距離斷橋約一百米處,稱為「中朝友誼大橋」,是目前中國和朝鮮往來的聯合橋,那是在1943年4月,日本佔領東北期間,在原來大橋的上游約百米處建成的第二座鐵路橋,為此,原來的鴨綠江大橋被改稱為公路橋。
團隊在斷橋打卡拍照後,便到下一站的燕窩鐵路橋參觀。那是一座木結構的列柱式鐵路便橋,是1950年10月至1951年5月期間,由當時東北軍區工兵部隊建成。此橋共有19座橋墩,主體是以直徑30-50公分粗的圓木集群來作橋墩,橫排15根,縱排7根,兩側各3根,合共111根粗圓木組成一個橋墩,而每個橋墩的下方再用石塊堆集加固。橋墩上面架設橫樑,橋面鋪上路軌,故是一座鐵路橋,全橋長500米,寬15米。後來燕窩鐵路橋被美軍炸毀了,現在只剩下幾個木樁,是為鴨綠江的浮橋。在遺址的橋頭岸邊,立有兩組雕塑,分別是《送別親人》和《告別祖國》,用以紀念當年志願軍的親人送別赴朝作戰的志願軍的歷史場景。
沿江的丹東市海產十分豐富,旅行團的晚餐,被安排吃了一頓豐富的海鮮自助餐,酒足飯飽之後,團隊沿鴨綠江而行,望向朝鮮一面的新義州,卻是一片漆黑寂靜。在東三省走了幾天,可能因為地區遼闊,市面上很少有出現人群擁擠的情況,而那裡市民的一般飲食習慣,都是比較簡單和清淡的,少有廣東人擺得滿桌餸菜的狀況,至於飲食口味方面,他們也不是無辣不歡的一族,只是食材方面就與廣東省的迥異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