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香港的學校債券 明俐

近年來,香港國際學校數量不斷攀升,吸引了眾多家長的目光。這些學校以其獨特的學制、教學模式以及國際化的教育環境,成為了家長們追捧的對象。然而,隨着新聞爆出有家長即使轉校也無法贖回之前購買的學校債券,香港國際學校背後的經營模式逐漸浮出水面,尤其是其高昂的學費及債券制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香港國際學校之所以受到家長的青睞,主要源於其優越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理念。與傳統學校相比,國際學校在語言學習、功課壓力以及海外升學適應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然而,這些優勢背後,是家長們需要承擔的高昂學費和額外負擔。除了基本的學費外,學生還需支付數千元不等的報名費和評核費,且這些費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予退還的。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香港絕大多數國際學校以非牟利團隊模式營運,但卻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自行籌資。據統計,香港約有五十所國際學校,其中三十六所學校發行了名為「債券」、「提名權」或「基本建設費」等不同名稱的債券。這些債券實際上是家長對學校的無息貸款,價格從港幣一百萬至一千萬元不等,成為了家長們進入這些國際學校的一道門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