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指揮沙皇」風采依然    樂飛 

捷傑耶夫(Valery Gergiev 1953-)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俄羅斯指揮家,曾有音樂媒體把他列入二十一世紀全球十大指揮家名單,可見其才華獲國際音樂界普遍認受。他是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演奏純管弦樂曲目時名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的靈魂人物,該團曾於一九三五年被史達林易名為基洛夫劇院樂團,至一九九二年蘇聯解體後才改回原名。一九七六年,年僅二十三歲的捷傑耶夫奪得卡拉揚國際指揮比賽桂冠,兩年後成為基洛夫劇院樂團的助理指揮,並於一九八八年接任樂團的音樂總監,此職可謂燙手山芋,因當時蘇聯政局已極度不穩,經濟下滑,劇院經營朝不保夕。一九九一年蘇聯瓦解,國內音樂界進一步面臨人材外流及觀眾源不足的衝擊,此時的捷傑耶夫頗具匹夫之勇,他深知傳統音樂作品是俄羅斯的文化瑰寶,遂努力發掘具價值的傳統歌劇曲目,推廣這些劇目在國內外的演出規模,並積極吸納具潛質的音樂人才進入其團隊,其嚴謹高效的統領,不僅挽救了危在旦夕的馬林斯基劇院和樂團,重新鞏固了幾近崩潰的音樂演藝市場,更讓俄羅斯音樂在世界上增添了影響力。

捷傑耶夫的鐵腕式管理亦被應用於指揮上,基於他精益求精的態度,對樂團要求嚴苛,遂贏來「指揮沙皇」的稱號。捷傑耶夫畢業於聖彼德堡音樂學院,承傳了Evgeny Mravinsky等指揮大師的演繹風格,是當今最能代表俄派指揮藝術的人物。他具有特強的樂團控制能力,注重強調作品的動態和情感幅度,讓音樂澎湃雄渾,充滿活力。除了管弦樂作品,捷傑耶夫的才華最體現在俄羅斯歌劇上,他亦特別擅長俄國芭蕾音樂,其指揮灌錄的相關專輯,不少被公認為最佳版本。捷傑耶夫在歌劇方面注入最多精力,無論熱門或冷門的俄羅斯歌劇作品,均被其搜羅並逐一演出並灌錄,他的歌劇專輯在量和質上都滿足了樂迷,基於演繹一絲不苟,製作認真,且帶領俄羅斯班底的聲樂家及合唱團擔演,在作品原風格及語言上佔盡優勢,遂成為俄國歌劇愛好者的不二之選,也奠定他在這方面的權威地位。其中普羅哥非夫的《戰爭與和平》及穆索斯基的《鮑里斯‧戈杜諾夫》是他最熱衷的劇目,這兩部作品是他一九九一年首度在德國及美國登臺演出的曲目,之後憑其走訪各國舞臺,堪稱他的拿手好戲。他演繹柴可夫斯基與普羅哥非夫的芭蕾舞曲,節奏靈巧,動感十足,樂團演出投入,讓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品煥發新鮮氣息。

自一九九零年代以來,捷傑耶夫一直在國際音樂界享有盛譽。他常率領馬林斯基劇院樂團等出訪各地,持續擔綱俄羅斯音樂文化使者角色;他又頻繁亮相於各地著名音樂節,更以其名義創辦過不少音樂節;在其事業最輝煌時期,他兼任多支歐洲著名樂團的首席指揮及藝術指導,亦與倫敦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等保持密切關係,音樂會及錄音合約如雪片飛來,風頭一時無兩。可惜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被傳與普京關係密切的他因拒絕就相關事件表態,導致他在好幾個樂團的職位被免除,在國外的演出次數亦因此減少。

不知是否上述原因,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在今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的演出相對吃重,除了兩場管弦樂作品音樂會,還擔當三場歌劇演出,期間還為中國內地的幾場音樂會而奔走兩地,此現象除反映音樂團隊的真正實力,亦印證指揮大師在此間仍擁有叫好叫座的魅力。指揮臺上的捷傑耶夫風采依然,當筆者感受到他奉獻音樂的真誠態度時,也該推心斷言:無論何時何地,藝術不應與政治拉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