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12月7日電】(馮志軍 艾慶龍)作為中國地震多發頻發省份之一,甘肅近年實施並完成劉家峽主動源重復探測項目,其與祁連山主動源形成青藏高原東北緣強震危險區的多主動源聯合監測系統,該系統將為蘭州-西寧城市群防震減災提供「地下地圖」,還可為地震預測提供「時變地下雲圖」。
甘肅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元生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介紹說,該觀測系統主要由甘青寧三省區的地震預警基準站網和激發點水下觀測站組成,有效監測半徑約300千米,覆蓋面積可達28萬平方千米,能夠較好地監測南北地震帶北段西部區域地下速度結構或應力狀態的演化過程。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東北緣,在大地構造上屬於青藏、新疆和華北三大亞板塊交界地帶,被深大斷裂交錯切割,地貌反差強烈,是地殼物質最易變形和流動、構造運動極其強烈的地區,是中國地震多發省份之一。近些年,該省及周邊區域發生夏河5.7級地震、青海門源6.9級地震、積石山6.2級地震等多次中強地震。
「劉家峽水庫主動源激發點年均水深約29米,水面寬約5千米,最低水位時水深約20米,是開展氣槍主動源重復探測實驗的理想場地。」張元生說,目前在南北地震帶北段區域內已建成甘肅及鄰省區域測震台網,劉家峽主動源定期在水下通過高壓水槍激發,模擬產生地震波。
劉家峽水庫位於黃河上游,是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自己設計、施工、建造的大型水電工程,竣工於1974年,兼有發電、防洪、灌溉、養殖、航運、旅遊等多種功能。
劉家峽水庫地震監測區內曾發生過1927年甘肅古浪8.0級、1920年寧夏海原8.5級、1654年甘肅天水南8.0級和1879年甘肅武都南8.0級4次歷史大地震。
張元生說,該系統對地下深部介質波速變化進行高精度連續監測,探索地下介質變化與構造活動及強震孕育發生的關係,促進對地震孕育過程的認識,更好為地震監測預報服務提供科學支撐。
「只有把地下搞清楚了,目前面臨的很多困境才會得到解決。主動源也可以有效探測地下礦產資源、隱伏斷層情況。」張元生表示,陸地氣槍主動源是海洋深地探測技術轉向陸地探測的標準,在積極推動地震學向時變地震學發展。主動源信號在地下結構精細化探測方面有著很大發掘空間,能夠在強震發生前進行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