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生育問題已走出傳統梏桎 方婷

近期全球人口出生率數據揭曉,澳門總生育率跌至0.68的驚人數值,這意味着平均每位婦女一生生育不足一名子女,不僅大幅低於人口更替所需水平,更遜於香港與韓國。與此同時,澳門人口結構失衡問題日益凸顯,老年人口佔比高達14.6%,而少年兒童佔比僅有12.5%,人口老齡化浪潮下,年輕一代未來將面臨沉重的養老負擔。

為應對生育率低迷困境,澳門政府推出每年18,000澳門元的育兒津貼政策,然而這一舉措似乎並未有效激發民眾的生育熱情。事實上,生育與否的選擇背後,牽涉着複雜的現實考量與價值觀差異,近期娛樂圈的一場爭論便引發了公眾對這一話題的廣泛關注。

在內地綜藝節目《一路繁花2》的預告內容中,資深演員何賽飛公開質疑劉嘉玲的生育選擇,不僅強調「傳宗接代」的重要性,更提出「女人不生孩子就是不完整」的觀點。對此,與梁朝偉結婚17年並選擇不生育的劉嘉玲當場反駁,直言自己不認同該說法,並以自身幸福的婚姻狀態佐證個人生育選擇的合理性。這一爭論迅速引發網友熱議,眾多網友對62歲的何賽飛的言論給予負面評價,認為其強制他人接受「傳宗接代」觀念的行為過時且不尊重個人意願。值得一提的是,僅比何賽飛年輕3歲的劉嘉玲,在生育問題上卻秉持着截然不同的開放態度。

除了觀念差異,現實層面的壓力更是制約生育選擇的關鍵因素。養育成本的高企、子女教育的難題,時刻困擾着有生育規劃的家庭,甚至引發了悲劇。不久前香港發生的一宗慘案令人唏噓,一對情侶選擇跳樓自殺,造成兩屍三命的慘狀──女方當時已懷有七個月身孕。經調查,男方曾有過一段婚姻,需每月負擔與前妻所生三名子女的高額撫養費,與現任女友懷孕後,二人試圖在香港及臺灣尋求墮胎未果,最終被沉重的生活壓力擊垮,走上絕路。

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生育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行為,更關乎個人生價值觀、家庭經濟狀況、社會支持體系等多重因素。每個家庭、每個個體都有權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出選擇,強加「傳宗接代」等傳統觀念,忽視個體的真實需求與現實困境,既不合時宜,也缺乏人文關懷。如何在完善社會支持體系、減輕養育負擔的同時,尊重多元的生育選擇,是澳門乃至更多面臨生育率低迷問題的地區亟待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