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天橋上的光痕 葉子飛
清晨六點的行人天橋,臺階上還帶着夜露的濕潤。清潔工用長柄掃帚掠過地面,掃起前夜遺落的煙蒂與傳單。橋身微微震動,早班巴士正從橋下穿行,載着尚未完全蘇醒的乘客駛向新的一天。
三十年前的行人天橋是新鮮事物,孩子們會故意把腳步放得很重,聽着鐵製橋面發出的空洞回響。放學時分,總有人趴在欄桿上看車流。那時天橋連接着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側是布滿傳統店舖的舊區,一側是剛開始拔地而建的商業樓宇。
黃昏為天橋鍍上另一種光暈,西斜的日光透過頂棚的格柵,在橋面投下細長的影子,如同天然的計時器。賣花小販將萎蔫的百合收回紙箱,報攤主人開始清點當日的收入。這些日常的收梢動作,在天橋上映得像某種儀式。
夜幕降臨後,天橋展現出另一重性格。照明燈亮起,將行人的影子拉長又縮短。下夜班的女子高跟鞋聲清脆,在封閉的橋體內回響出孤單的節奏。偶爾有情侶在轉角處停留,他們的剪影在燈光下短暫交疊,又各自走向橋的兩端。
現在的天橋都加裝了電梯,銀灰色的包廂安靜地升降,載着輪椅、嬰兒車和疲憊的軀體。但仍有老人堅持走樓梯,他們扶着欄桿歇息時,目光總會掠過橋下熟悉的街景,那些見證了他們大半生的小店,如今多數已換成連鎖品牌的招牌。
天橋是過渡的場所,連接着此岸與彼岸,過去與現在。它的存在提醒着我們:有些路程注定要獨自走完,但在這些必經之路上,我們總能找到前人留下的溫度,就像那些被磨圓的臺階邊緣,記錄着無數個匆忙或徘徊的瞬間,最終都沉澱成城市肌理中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