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白鶴原的新春》背後的民心溝通與政權敘事   徐薏

此劇更引人關注的是,該劇罕見地「坦率呈現社會問題」,將官僚腐敗、城鄉差距、糧食短缺、農民賄賂管理人員等以往被視為「敏感」的議題搬上熒幕。要知道,在過去的朝鮮影視作品中,這類「暴露體制缺陷」的內容幾乎從未出現,正如研究朝鮮問題的東西大學教授蒙迪所言:「過去北韓的作品,從未如此赤裸地描寫黨和個人的缺陷。」而朝鮮當局此舉,實則是一種「以退為進」的宣傳智慧──通過直面社會痛點,向民眾傳遞「政府知曉民間疾苦、願積極解決問題」的信號。就像部分國家會以「懷柔方式」讓民眾感知政策善意一樣,《白鶴原的新春》不迴避問題的態度,正是為了塑造政權「敢於正視不足、主動謀求改變」的形象。建國大學教授全永善分析指出,金正恩政權希望借此向人民傳遞「生活條件將逐步改善」的預期,在展現「體制弱點」的同時,賦予政權新的正當性,從而強化民眾對現有體制的信任。

從本質來看,《白鶴原的新春》的推出,是朝鮮在時代變遷中維護政權穩定與社會凝聚力的策略選擇。它既不是對傳統宣傳的徹底否定,也不是單純為了「迎合市場」,而是在繼承舊有核心敘事(如「愛國」「集體發展」)的基礎上,用更細膩、更貼近現實的方式搭建與民眾的溝通橋樑。當劇中呈現的問題與民眾生活體驗產生共鳴,當「政府積極解決問題」的劇情為民眾提供情緒宣洩與心理慰藉的管道,便能在潛移默化中化解部分社會情緒,讓民眾對政權的治理方向抱有期待。它或許無法完全解決現實中的所有矛盾,卻為朝鮮的宣傳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其在新時代傳遞政治敘事、溝通民心的重要載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