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8月3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將於9月1日公佈《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世界百強創新集群的最新排名結果,「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過去已連續五年排名全球第二。近年香港創科發展突飛猛進,今年排名能否延續以往驕績,甚至更上一層樓,令人期待。
創新集群排名主要根據專利申請、科研期刊兩大指標,反映集群成果轉化和科研水平能力。2024年,最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是東京-橫濱,其次是深圳-香港-廣州、北京、首爾和上海-蘇州。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擁有最多科技創新集群的經濟體,其次是美國。
就該兩項衡量指標,創新及工業局局長孫東30日在網誌介紹,香港在「產學研1+計劃」等政策推動下,高校生態發生積極變化,專利申請數量逐年上升。本地5間世界百強大學過去兩年申請專利數目,按年增幅分別為27%和23.4%。
他提到,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環球科研合作,成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首兩個平台分別聚焦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現正建設第三個InnoHK平台,聚焦可持續發展、能源、先進製造及材料領域,旗下研發中心將於明年上半年成立。
此外,為配合國家整體科技發展規劃,在香港的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25日獲正式授牌,凸顯香港前沿科技實力;實驗室涉及領域多元,涵蓋生物醫藥、新發傳染性疾病、量子信息、海洋環境健康等。
孫東透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創新集群排名應把創新創投能力考慮其中,以更全面反映集群的創新活躍程度。
香港在這方面亦表現不俗。數據顯示,僅創科創投基金、科技企業投資基金、投資創業基金三個基金下,合共投資約11.3億港元於過百間本地初創企業,吸引約183億元的私人投資。
各高校在政府「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下,積極響應號召,至今共624間初創企業獲資助,涉及逾5.6億港元。
此外,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會預留十億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以促進人工智能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開拓應用場景;並預留一億港元推出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冀惠及約400家企業。
孫東並預告,政府正積極籌備推出「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相信會進一步帶動市場資金投資創科產業,驅動整個創科產業生態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