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旅遊業前景的分叉路 明俐

澳門作為依賴旅遊博彩業的經濟體,官員提出現時不過是「消費分級」而非「消費降級」,背後是經濟結構、市場趨勢與政策導向的綜合考量。

先辨概念:消費降級是整體因經濟壓力轉向低價低質消費,而消費分級是不同收入群體形成差異化模式——高端消費堅挺、中端重性價比、低端保民生,更貼合澳門現狀。

澳門強調「分級」有現實邏輯:其一,經濟高度依賴高端消費,博彩業佔GDP約40%,奢侈品、高端酒店等靠高淨值遊客支撐,承認「降級」會打擊市場信心;其二,消費市場呈「K型分化」,2023年奢侈品銷售恢復至疫情前80%,五星酒店入住率高,但普通遊客偏愛平價餐飲,居民受通脹影響轉向經濟選項;其三,政策要推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塑造消費多元化形象,助力經濟適度多元。

數據也印證:2023年博彩收入恢復至疫情前60%(中場增長快),奢侈品零售同比增40%,酒店房價兩極分化,居民消費信心偏低。這說明澳門消費未整體降級,而是分層明顯。

不過,這一模式也暴露困境:澳門經濟被動依賴遊客,尤其高消費群體,且缺乏天然資源與製造業,上一代製造業技能難傳承,階級上流受阻。靠旅遊業「分蛋糕」,易讓少數人先富,可能傷及本土居民感情,未來需在穩高端、拓中端、保民生同時,加快產業多元,才能實現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