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高雄市燕巢區一處幽靜的墓園裡,一位年輕女子手持三炷香,站在一塊老兵墓碑前,輕聲說道:「四川鹽亭縣的爺爺,我是你的老鄉,受你兒子、孫子的委託來找你,希望能把你送回老家。」言罷,她將香插於墓前,莊重行禮。
這位「九零後」姑娘名叫何娜,來自四川,網名「何仙姑」。自嫁來台灣後,她默默走上跨越海峽的尋親之路,至今已幫助百餘個兩岸家庭尋親圓夢,為台灣老兵與大陸親屬搭起連結之橋。
緣起:一次偶然之舉激活塵封記憶
何娜走上尋親之路,源於與一位一百零二歲台灣老兵眷屬的相遇。老人年輕時隨丈夫自四川來到台灣,晚年與何娜一見如故,常傾訴往事。何娜將他們的交流分享到社交平台,意外引發關注。不少網友留言,希望她協助尋找在台灣的親人。
起初,面對陌生的地名與複雜的地址,何娜只能請丈夫開車陪同,一處一處地查找。二0二二年一次前往台中未果的尋親之行,她將過程拍成短視頻上傳,收穫大量關注與留言。自此,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關注這位「何仙姑」,一段段跨越半世紀的尋親故事,由此陸續展開。
困境:歲月流轉,尋親路漫漫
尋親難,難在時光久遠。二十世紀來台的約六十萬大陸老兵中,許多人早已離開人世,部份人甚至未留下完整資料。老兵的姓名、籍貫、安葬方式各不相同,信息散亂,加上部份墓園年久失修,給尋親帶來重重困難。
「有些墓地幾乎荒廢,連墓碑都模糊不清。」何娜說。每當接到尋親請求,她便一一核實,查找相關記錄,再驅車奔赴各地墓園比對。有時順利,有時輾轉反復,但無論結果如何,她都會如實向家屬反饋,堅持對生命的敬重。
「找到也好,找不到也好,親人有權知道真相。」她說。在每一次探訪中,她都會向墓碑行禮,說上一句:「打擾了,我來看看你。」
堅守:不僅是行動,更是一份責任
近日,中新社記者隨何娜走訪了高雄、台南等地的老兵墓園。
在高雄市燕巢區,何娜探訪了四川籍老兵胥身安的墓。這位老兵去世已近五十年,身後事由老鄉或戰友處理,家人只知其曾「可能赴台」,但也並非百分百確定。何娜經過層層比對,終於找到胥身安的墓。老兵在大陸的八旬兒子得知消息後,盼望將父親遺骨接回老家。
然而,長年遺失的文書資料,造成手續辦理的困難。「連死亡證明都找不到,公證也一度受阻。」何娜坦言,目前她正與相關單位持續溝通,努力尋找解決辦法。
在台南一處墓園中,何娜核實了另一位湖南籍老兵的信息。她始終堅持親赴現場,不只是為了核實身份,更是代親屬向老兵表達那份跨越時空的思念。「這些老兵雖然離世多年,但他們的生命值得被銘記。」
動力:因為幸運,願意幫助更多人
為何堅持走尋親這條充滿挑戰的路?何娜的回答是:「我比他們幸運。」
嫁來台灣後,她仍可回川探親、品嚐家鄉美食;而當年那些老兵,漂泊來台,很多卻未能歸鄉,有人回到大陸時已垂垂老矣,也有人終其一生只能望向家的方向。如今,他們的親人仍不捨思念,她願意做那座「橋樑」,幫助更多的家庭「圓夢」。
「每次找到一位老兵,我都會對他說,你的家人一直記得你,他們一直在找你。」她相信,若老兵在天有靈,一定也能感到欣慰與溫暖。(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