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七月十五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陳卓儀)一年一度,第三十五屆香港書展十六日將在會展如約開幕,歷經三十多年的香港書展,本屆主題為「飲食文化未來生活」,與近年來香港飲食業的轉型破局話題密切相關,也與「美食天堂」的城市特點相符。
香港是美食天堂,中西文化薈萃,米其林餐廳多達數十家。飲食與文學,看似物質糧食和精神糧食的兩道平行線,實際上早已在香港這座城市交融在一起。
站在會展中心所在的灣仔,辦公樓附近茶餐廳林立,往海濱方向走兩個街區,法餐廳、西班牙餐廳、英式酒吧,十分鐘內的路程,灣仔能給你整個世界的美食。作為香港發展最早的區域,這裡也是飲食文化最悠久的地方,不少書寫灣仔的文學作品,都有飲食元素。
近日,香港文學館設計了一本「護照」,為遊客標註灣仔的知名餐廳。其中的杭州酒家,是作家金庸親筆題寫店名,據說這裡也是金庸生前解舌尖鄉愁的地方。不少讀者專程來打卡,手上捧著《射鵰英雄傳》,桌上擺著的叫花雞,從小說走向生活。
瀏覽歷屆香港書展的主題,心靈、影視、科幻、歷史、武俠、愛情……,這是第一次以飲食為主題,但每一年的書展,食譜一定有一席之地。有的出版社專賣食譜、有的攤位請來明星教烹飪、有的書商直接附贈湯包。
本屆書展邀請來的作家,也有不少「善於寫吃」。台灣的舒國治就是知名美食作家,《窮中談吃》、《我與吃飯》、《理想的下午》,細細道來旅途中不同城市的食物,讀來有一種很「具體」的上癮。曾獲金馬獎的香港導演嚴浩,其名字已經成為「養生」的代名詞,只因其親身份享多種古方養生食療,掀起一股風潮,他的養生系列書籍已經長居香港暢銷榜多年。
香港地處嶺南,又受西方文化影響,飲食文化深厚,也從而形成了飲食文化研究、飲食旅遊札記、食療養生,文字背後的文化風情、生活態度,離不開「吃吃的愛」。以至於書籍分類中永遠都有「美食」,剛剛去世的蔡瀾,每年在書展賣得最好的書,也是談吃的。
吃吃喝喝,這些日常似乎很難與文學、文化聯想在一起,但近年來以飲食傳播文化的影片、紀錄片越來越流行。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中華風味講述華夏大地的社會變遷,帶起很多吃播博主以飲食推介地方旅遊。
香港的餐飲行業最近不太景氣,在灣仔舉辦的香港書展,以飲食文化為主題,希望可以帶動市民遊客,從飲食探尋文化,尋味香江,或許也是在為「美食天堂」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