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完成三大沙漠林草鎖邊帶合龍 全長千八百五十六公里
【香港中通社七月七日電】七月六日,在中國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南緣防沙治沙區,一條全長一千八百五十六公里的防沙阻沙帶實現全線閉合,標誌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林草鎖邊帶合龍工作完成。
阿拉善盟地處內蒙古最西端,面積二十七萬平方公里,其中百分之七十四的土地為沙化土地,年均降水量不足兩百毫米,蒸發量高達三千毫米以上。境內分佈的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總面積達九點四七萬平方公里,佔內蒙古自治區沙漠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三點零四。
內蒙古林草局數據顯示,經過四十多年治理,該盟累計完成防沙治沙近一億畝,在騰格里沙漠東南緣、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建成兩條總長四百六十公里、寬三公里至二十公里的防沙阻沙林草鎖邊帶,實現了「綠帶鎖黃龍」的目標。
據阿拉善盟林業和草原局工程師海蓮介紹,為有效遏制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蔓延,阿拉善盟於二月二十八日啟動三大沙漠林草鎖邊帶合龍攻堅戰,利用四個多月的時間補齊一千八百五十六公里防沙阻沙帶的最後「缺口」,用總長度一千八百五十六公里的防沙阻沙帶把三大沙漠緊緊圍住、牢牢鎖住。
「我們採用草方格固沙技術,先穩住流沙,再種植梭梭等耐旱的本土沙生植物,形成立體式防沙治沙體系,讓生態屏障更牢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林業草原和荒漠防治局總工程師張有擁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內蒙古林草局稱,林草部門下一步將持續開展沙漠林草鎖邊帶建設,為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生態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