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簡單單)另一個家 簡單先生
兒子在團體班學打鼓有半年了。最近,我們把他轉到一對一的個人班,然後,他的打鼓技術便突飛猛進。
老師叫我們回家也陪他練鼓,家沒鼓。於是我在沙發上放了四個枕頭,拿一隻拖鞋當地鼓,沙發頂放上鼓譜,兒子就這樣練起來。
望着這畫面,我想起小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在貧民窟長大的球王比利,小時候因為沒錢買足球,於是用襪子和衣服裹成球狀,將貧民窟的小巷變成球場。
並非買不起一套電子鼓(雖然不便宜),就只怕買後不久,兒子就說沒興趣。
最近一個月,我三不五時便追問兒子︰「你真的很喜歡打鼓?」「有多喜歡?」「爸爸買了電子鼓後,你真的會在家練習嗎?」「你喜歡教你打鼓的馮sir嗎?」「你為甚麼喜歡打鼓?」
電子鼓到貨了,他昨晚吵鬧着要立刻組裝,我說要裝很久,明早吧。
隔天清晨六點半,我們打開老大的紙箱。我以為兒子只會參與一會,然後便離開玩玩具,又或是在組裝期間搗亂,幫倒忙。怎料他超認真地為每一塊鼓板上螺絲,望着他專注的神情,我忍不住拿起手機拍下來。
自小便帶他嘗試各類型興趣班,是希望他能找到父母、學校以外的另一個家。
回首自己的學生年代,放學後就是流連大廈天台、公園、網吧……改變,是高中年代加入了跆拳道集訓隊。那段時間,每當下課鐘聲響起便去道場踢沙包,星期六、日也會跟同袍到魔鬼山練跑練體能,暑假到廣州集訓,在比賽場上,師兄弟互相加油打氣……那段時間,我找到了自信與關心,找到,另一個家。
不知道兒子將來的那個家會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