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成功的蛻變  沓靖

 澳門樂團由二0二二年開始以有限公司形式運作,沒有了政府資金的庇蔭下,市場定位和觀眾的認受便成為了當前急務,如何尋得資金來源,也促使樂團的合作伙伴需要向更多的商業公司招手。雖然各方面都存在了必然的運作壓力,但同時也被釋放出過往沒有的靈活性,樂團可以更自主地和其他機構洽談合作項目、策劃主題商演,亦能夠在社區和專業界別中自由轉換音樂親善大使或專業人士的身份,雖然硬實力上無法與贊助雄厚的世界頂尖樂團較勁,可是在本地以至鄰近地區,澳門樂團的軟實力正是逐漸積累並發展起來。

 上週舉行的《澳門樂團樂師交流會》,是繼四月份的敲擊樂樂師交流後,又一次樂師與知音好友交流的活動,今次安排了樂團裡的多位弦樂樂師,包括第一小提琴樂師王粵、第二小提琴樂師曹慧、中提琴樂師李月穎以及大提琴樂師閻峰,四位先後送上多首弦樂四重奏的優美樂曲,樂團助理指揮葉政德則以風趣幽默的方式,在樂曲之間介紹了各種提琴的音色和特性,以及樂器彼此在樂曲演奏時的互動和欣賞方式。為了豐富與會者能夠全面認識弦樂樂器的美妙,交流會上特別安排了樂團的低音提琴首席蒂博爾・托特,與其他四位弦樂樂手合共送上兩首弦樂五重奏,在室內樂演出不常有的今天,加入了低音提琴的弦樂重奏更為難得,讓與會者大飽耳福,更是一次難忘且獨特的體驗。

 表演部份結束後,樂師們簡介了自己背景,他們大都是自小習琴(五位之中有三位都是四歲開始),在專科學校畢業後,透過參與世界各地不同著名樂團的演出和累積經驗,最後不約而同選擇了澳門樂團作為他們落地生根的地方。雖然席間聽著樂師的表述是輕描淡寫、談笑風生,可是職業樂師在樂團圈子內的競爭其實非常激烈,絕非簡單一句「幸運」便能夠代表他們超過三十年與音樂形影不離的生活體驗和不懈努力。在交流的環節中,現場觀眾問及應付演出前的緊張和教導子女愛上音樂的方法,樂師們的反饋既是經驗之談,也是在音樂路上的感受分享。樂師們提醒座席上的年輕人,要明白緊張的情緒是無法完全消除的,所以更應好好接受它,又可以透過對演奏的反覆練習,以熟悉程度來降低緊張情緒。此外,樂師們笑說自幼習琴也並非馬上喜愛,勸勉家長們會要理解孩子會覺得辛苦、感到枯燥是正常的,過度催逼往往只會適得其反。應該轉換心情,接受子女們的情緒,及給他們最大的支持和體諒,讓孩子們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最終認識到音樂的美妙,打從心底裡愛上演奏樂曲。

 脫開了官方的外衣後,澳門樂團乃至團內成員都予人更真實、親切和人性化的感覺,與過往被認為樂團是官方的文化宣傳機器形象截然不同。透過在場館內或是社區中的演出及交流,澳門樂團在民間的認受性無疑是有所提升的,以往高高在上的音樂家形象顯然不再切合現今社會的需求了,樂團和音樂家除了在專業和藝術上要達到指定的標杆,也同樣需要在形象上作出經營,希望澳門樂團繼續堅持求變創新,不忘初心,相信達至讓世界看見澳門的目標也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