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立法會議員何潤生提出書面質詢,全文如下: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能如同一股強勁的浪潮,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行業也無法獨善其身,必須適應這股技術浪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是將「人工智能與教育:在自動化時代守護人類能動性」定為二0二五年國際教育日主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二零二四─二零三五年)》,也明確要求以教育數字化開闢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促進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足見這項技術在教育發展中的關鍵地位,它正逐步改變人們的教學方式及學習模式。
在全球發展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結合澳門特區第十三/二零一九號《網絡安全法》的實施,以集中算力及數據存儲的雲端部署優勢,有助促進教育領域向可信人工智能的方向深化發展。當前,大型語言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展現出強大的能力,尤其Deepseek的出現,讓建構成本大幅下降,能夠支持智慧輔助教學、個性化學習、自動評估反饋等多種教育應用。然而,通用大型語言模型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往往缺乏針對性,難以精準應對教育行業的特定需求。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作為一種輔助工具,為教育帶來新的發展動力,但無法完全替代教師的作用,教師亦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尤其是學科整合能力、技術整合能力及資料分析能力,以應對時代的挑戰,構建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策略與模式,從而實現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從宏觀視角來看,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正邁向「通用大模型與垂直小模型相結合」的混合架構階段,請問有關當局,未來會否投入資源並協調數據流通調度,根據澳門本地的特色,構建澳門教育領域的大型語言模型及教育行業分支領域(如特殊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等)的垂直模型,以便科學地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二、請問有關當局未來有否計劃組織更多有關人工智能的交流、比賽、工作坊、講座等多元化活動,將人工智能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以及社會生活有機結合,從而營造更為濃厚的人工智能教育氛圍?
三、請問有關當局如何加強教師培訓,充實人工智能教育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能力?並且會否推動產學研用結合,研發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學習類課程和教學案例,為教學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