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立法會議員梁鴻細提出書面質詢,全文如下:
鄰埠港府日前有社會機構發表護老者調查報告,發現有百分之十六點五受訪的照顧者或護老者曾出現自殺或自傷念頭,而受訪人士中高達百分之三十七點四處於「高負荷」狀況,當中有百分之四十點三同時出現抑鬱或焦慮症狀,即每三名照顧者或護老者中有一人瀕臨心理崩潰,情況頗為嚴峻。
本澳人口老齡化加劇,社會上的照顧者及護老者隨之增加,他們在日常兼顧工作、家庭和照顧方面壓力極為沉重。當局早年雖積極投放資源發展安老服務及積極援助弱勢社群,但針對更內在和實際的需要,尤其是照顧者、護老者及隱蔽長者和弱勢群體的生活環境改善措施,是需要社會各界長期尋求及討論解決方案的必做題。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是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可見居民精神健康是社會民生穩定之本。為改善本澳現時的照顧者及護老者生活環境問題,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過往坊間對調整各項社會福利措施,包括調升照顧者津貼及降低其申請門檻的呼聲不絕於耳,現任特區政府承諾積極聆聽訴求,合理調整現有政策,本人寄予厚望。因此,過往當局回覆議員質詢中提及會考慮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的澳門居民創造趨同或接近本澳生活環境的照顧者及護老者關顧措施,請問現時實行的進度如何?
二.為緩解照顧者及護老者日常兼顧工作、家庭及長期照顧的多重壓力,請問當局會否優化現時的友善職場措施,鼓勵企業僱主提供彈性工作時間、有薪陪診假期等友善措施予照顧者僱員?並且,在護理服務中心設立彈性服務時間,儘力減輕照顧者及護老者的日常照顧壓力,促進其精神健康的正向發展?
三.本人在過往的質詢中提及,現時本澳社會發展的背後,隱蔽長者或弱勢社群的情況值得大眾關注,同時隱性照顧者亦然。請問當局會否運用大數據或人工智能等方式,尋找社區上的隱性照顧者及護老者,並適時作出援助?同時,當局如何擴大全民關愛行動,推動市民成為關懷社區協助者,針對性地協助不同類型的照顧者及護老者,平衡他們精神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