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北京4月16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莊恭中國國家統計局16日公佈一季度經濟數據,中國首季GDP錄得31.8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4%。北京學者表示,經濟開門紅符合甚至超出市場預期,雖然面臨外部需求衝擊,但內地經濟韌性足,對內地經濟有信心。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記者會上表示,內地一季度經濟增長呈現穩中有升、就業收入總體穩定、國際收支狀況良好、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市場活力信心增強等5大特點,彰顯內地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對中通社記者表示,內地一季度經濟取得開門紅,主要緣於政策的延續、資本市場回暖,以及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發力。
在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作用下,內地消費明顯回升。今年一季度,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較去年全年提升了1.1個百分點,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果尤為明顯。國家信息中心對主要幾大家電品類網絡零售額數據的分析顯示,一季度零售額同比上升了9%,尤其是今年被新納入國家補貼範疇的淨水器、洗碗機增速更為顯著,同比增速達到了18.9%和12.0%。
另外,自去年9月下旬中央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以來,內地對資本市場採取了多項積極政策,有效引導預期,提升了市場信心。例如,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5000億注資四大國有銀行等。
同時,在去年一系列化解地方債務的方案出台後,地方政府的化債壓力得以減小。羅志恒表示,從今年一季度情況來看,在財政方面,開始從去年的主要由中央財政發力變成中央和地方協同發力。
雖然首季取得開門紅,但學者們認為,外部需求衝擊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對內地經濟造成影響,但對內地經濟的長遠發展有信心。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學研究室主任湯鐸鐸認為,在美國政府不合理的關稅政策下,預計二季度內地外貿承壓態勢會更為顯現。在全球經濟不佳的大環境下,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但預計二季度有可能進一步出台政策,提升市場信心。
羅志恒認為,中美關稅戰的終局是經濟的韌性和財政實力的較量。與美國相比,內地在財政實力、財政空間方面有較大競爭優勢,「比如中國是公有制的經濟體,所以天然有著更高舉債的空間。」
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外部挑戰,實現既定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