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面睇)傾訴與人工智能(二) 發宗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於「等待」越來越缺乏耐性,最好就是都能「快、靚、正」。人工智能的發展的確能省卻很多的時間,甚至可以由我們「訓練」自己的人工智能,讓它變得越來越聰明,更快能整合我們所需要的資訊。
人工智能像一個二十四小時無間斷運作的多功能角色,隨時滿足我們的各種需要,當心情不好時想找對象聊聊傾訴心事,想即時尋求支持與安慰時,人工智能不會拒絕或帶著批判的話語,且因人工智能還會根據心理學的理論來提供分析,快速清楚地整理和分析與列項,同時基本上人工智能所給的回饋或建議都是非常積極和正面的,很快能幫助年輕人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不善社交、社交焦慮或害怕與他人有深入情感連結的人,與人工智能傾談時或許確實較輕鬆和沒心理負擔。
但若過於習慣依賴人工智能的陪伴,反而會逐步減少我們與現實世界人事的情感交流,這樣便可能會陷入了人工智能情感依賴的陷阱。
在國外,在針對年輕人對人工智能的運用習慣的研究中,指出年輕人就人際關係、自我表達及身心健康等問題時,較偏向與人工智能討論。但涉及自殺等敏感話題時,年輕人還是會選擇轉向人類尋求支持與幫助。而研究也指出年輕人在情感交流上若長期依賴人工智能的話,較易提高社交焦慮指數,反而影響在現實世界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