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天下媽祖回娘家」活動持續升溫,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對導遊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得知這一消息後,台胞王淑華佩戴上擴音器,手持一面媽祖巡安布福令旗,帶著媽祖信眾及嘉賓參觀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
同時,每當信眾或抱或抬分靈媽祖經過聖旨門廣場,王淑華總會放下手頭工作,目送隊伍前行。
王淑華來自台灣宜蘭,出身漁民家庭,自幼年起,她便跟隨父母在家附近的天后宮當義工。王淑華說,在台灣,媽祖被尊稱為「媽祖婆」或「媽祖娘」,就如同母親或奶奶一般。
一九八九年五月,來自台灣宜蘭縣的二十艘漁船,搭載了二百廿四名媽祖信眾,在二百餘艘出海漁船的掩護下,衝破重重阻礙,直航「媽祖故里」湄洲島謁祖進香。王淑華的父親和舅舅,正是這次「破冰之旅」的親歷者。父親與舅舅的這段經歷,也影響著王淑華。
二0二一年初,王淑華夫婦以義工身份踏上湄洲島。自此,王淑華與丈夫饒瑞和便決定扎根湄洲島。
在台灣,媽祖宮廟數量達三千多座,媽祖信眾佔台灣地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二。饒瑞和來到湄洲島後,除了與妻子經營餐車,還致力于推廣台灣的陣頭文化。
戲檯上擺放的千里眼、順風耳、三太子等神偶,都由饒瑞和負責管理,他細心照料著這些神偶。
在湄洲島生活的三年多時間裡,每當舉辦媽祖巡安活動或是大型慶典活動時,饒瑞和都會和年輕人一起肩扛千里眼、順風耳神偶,而王淑華則在一旁沿途分發繫於神偶脖頸處懸掛著的平安餅,寓意平安。
「台灣的陣頭文化保存得較為完整,現在,不少台胞在大陸推廣官將首、八家將等陣頭文化。」談及兩岸陣頭文化交流,饒瑞和說。
王淑華曾在台灣從事多年導遊工作,她以兩岸視角和家族尋根故事為線索,將媽祖文化娓娓道來,生動有趣。
擔任義工,兼任導遊、推廣陣頭文化……當前,王淑華夫婦在湄洲島的生活既簡單又充實。王淑華認為,一直以來,「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深深影響著他們。
王淑華表示,湄洲島依山傍水,環境宜人,「我們扎根於此,內心逐漸歸於寧靜,這裡已成了我們的第二故鄉。」(作者葉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