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一剪刀剪出一個五角星,「咔嚓咔嚓」兩剪刀剪出一個紅雙喜,然後三剪刀、四剪刀剪出中國結和水仙花……高少萍的剪紙手法讓人驚嘆不已。
「新福建建設十周年——高少萍剪紙藝術傳承展」在福州舉辦,展出了「金剪刀」高少萍和學生們創作的99幅作品。
中國剪紙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以剪紙為特色的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高少萍從事剪紙藝術已有40多年。漳浦剪紙從早期作為刺繡底樣,逐步發展成為獨具魅力的民間藝術。
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剪壇十把金剪刀」稱號獲得者,高少萍迄今已到過30多個國家,向國外友人展示了中國剪紙的獨特魅力。
幾年前,高少萍成立演出團隊,把剪紙藝術和民間舞蹈結合起來。3分鐘時間裡,她邊剪紙邊表演。剪紙時紙屑紛紛落下,加上跳舞的動作,讓許多觀眾驚呼神奇。
有外國留學生當場要拜高少萍為師。「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一拜」——外國腔的普通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早在12歲時,高少萍創作的剪紙作品《熊貓》和《竊竊私語》就曾出國參展。1999年,她第一次攜作品走出國門,赴歐洲參加非遺文化交流。
剪紙交流增進了彼此的瞭解和情誼,互動現場常常充滿歡聲笑語。「有時候外國人不小心把紅雙喜剪斷成單個喜字,他們也不介意。有時候他們剪出可愛的花朵,就高興地貼在臉頰上,非常可愛。」高少萍笑道。
走出國門,高少萍打開了眼界。她去巴黎盧浮宮等博物館和美術館參觀,琢磨展品的構圖、線條、色彩和裝裱手法。
「這組青花瓷剪紙作品,我就是借鑒了外國的裝裱手法,讓作品更有透光感和立體感。」高少萍介紹說。
奶奶幫著做毽子、教自己搓湯圓、給出嫁前的姐姐「挽臉」……此次展覽中,高少萍的「爺爺奶奶」系列剪紙作品讓很多參觀者會心一笑。這30多幅作品是高少萍花5年時間創作的。
「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高少萍把自己從出生到出嫁期間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點滴都通過作品表現出來。
這一系列作品中的「奶奶」,高少萍也從黃素、林桃等漳浦老一輩剪紙藝人的形象中汲取靈感。小時候,高少萍和黃素奶奶住在同一個院子裡,一邊看她剪紙一邊聽她講民間傳說;她的另一位老師林桃被譽為「中國民間剪紙的畢加索」。高少萍說,是這兩位老師帶她走上了剪紙藝術之路。
剪紙藝術一代傳一代。高少萍創辦起「高少萍剪紙藝術館」,致力於培養剪紙新秀,希望吸引更多人投身剪紙藝術。
高少萍看到,現在新一代非遺傳承人開始嘗試做剪紙的衍生品,比如燈罩、抱枕、揹包、雨傘等,頗受市場歡迎。「這方面我們剛起步,要不斷探索創新,推動剪紙藝術走向世界。」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