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可思議)從「仞」說起  馬洋

 筆者齊魯遊,山東曲阜有三孔(孔府、孔廟、孔林)之一,孔府南大門城牆前頂書有四字:「萬仞宮牆」。

 對「仞」字的認知,始應為主席老三篇之一︰《愚公移山》一文。作者列禦寇原文開篇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現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所謂「仞」,乃古時一高度計量單位。一仞是甚麼意思?古代計算長度之單位。有說八尺為一仞,亦有說七尺為一仞。《說文解字‧人部》:「仞,伸臂一尋,八尺。」《書經‧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論語‧子張》:「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愚公移山》故事喻意北山愚公不怕智叟等人的嘲笑,對太行、王屋二山阻隔村民通道要塞,甚感惡之,一心傾幾代人之力,達成移山築路的理想。《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講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地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

 「萬仞宮牆」是孔廟建築體系中的最南邊的正門,一般以城牆的形式體現。其名字的出處來源於《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其大意是說,叔孫武叔在朝上對大臣們說:「子貢比孔子的學問還要淵博。」子服景伯告訴了子貢。子貢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裡面的房舍有多好看。老師的牆有好幾仞高,只有找到了門,走進去,才能看到牆內雄偉的建築。可惜能找到門的人畢竟很少。所以叔孫大夫這樣評價老師的學問,不也是很正常嗎?」

 故此,後世多以「賜牆及肩」作為自認才疏學淺的自謙之語;又以「萬仞宮牆」形容孔子學問淵博,藉此讚揚孔子崇高的思想。

 而對於港澳武俠小說迷,當對「仞」字並不陌生。香港作家金庸武俠小說作品《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便有「裘千仞」一角,其為金庸小說中武功絕頂的高手之一。

 在《神鵰俠侶》中,裘千仞因誤中丐幫彭長老奸計而大開殺戒,一燈大師為了能點化他只防守而不願還擊,結果卻被「鐵掌」所傷。幸得楊過全力使出「玄鐵劍法」才能勉勉強強制伏年老衰邁的裘千仞,保了一燈大師的性命。其後,裘千仞來到絕情谷救師叔天竺神僧和師弟朱子柳,後在絕情穀中遇到怨毒的妹妹裘千尺,一時迷茫,幾乎要殺了尚在繈褓中的郭襄,黃蓉情急之下,模仿瑛姑的瘋狀,再一次刺激了裘千仞,終使他大徹大悟。差不多十六年之後,與「金輪國師」大戰一日一夜後,被「龍象般若功」所傷,一燈大師帶著他到瑛姑居處請求原諒,並在楊過的幫助下,終於求得瑛姑的原諒,然後方安心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