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塞上 鹽鹼地裡迎豐收
寧夏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得黃河灌溉之利,寧夏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然而由於乾旱少雨、蒸發強烈,寧夏引黃灌區一直以來受制于土壤鹽漬化問題。數據顯示,寧夏現有不同程度鹽漬化耕地二百四十八點七萬畝。近年來,通過土質改良、科學選種培育等措施,銀川市賀蘭縣、青銅峽市部份鹽鹼地轉變成為水稻、玉米、菌草種植區和淡水魚、稻田蟹等水產品養殖區,為當地農民、農企帶來增收效益。◇
新華社發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二0二二年四月四日拍攝的寧夏農墾暖泉農場未經改良的鹽鹼化土地原貌;下圖為九月二十一日,北方民族大學楊國平教授在寧夏農墾暖泉農場展示鹽鹼地種出的玉米。 北方民族大學楊國平團隊研究的微生物刺激植物抗鹽鹼的研究成果,採取以微生物誘導植物抗鹽鹼技術為核心,以微生物液體有機肥為載體,將玉米抗鹽鹼微生物施入土壤,在玉米根際形成優勢菌群,讓玉米在鹽鹼地裡成功生長。(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二0二二年四月四日拍攝的寧夏農墾暖泉農場未經改良的鹽鹼化土地原貌。下圖為北方民族大學楊國平教授通過微生物方式治理過的鹽鹼地上玉米的生長情況(九月二十一日攝,無人機照片)。 北方民族大學楊國平團隊研究的微生物刺激植物抗鹽鹼的研究成果,採取以微生物誘導植物抗鹽鹼技術為核心,以微生物液體有機肥為載體,將玉米抗鹽鹼微生物施入土壤,在玉米根際形成優勢菌群,讓玉米在鹽鹼地裡成功生長。(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